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
新闻中心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与中科院大气所LASG国家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英文缩写“NSCC”)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英文缩写“IAP/LASG”)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于20121224日下午在中科院大气所举行。

 

 

 

出席签字仪式的有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教授、计算技术应用部部长孟祥飞博士、雷秀丽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朱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大气海洋科学处处长任小波博士、IAP/LASG主任陆日宇研究员、IAP/LASG副主任周天军研究员、谢正辉研究员,IAP/LASG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王斌研究员、刘屹岷研究员、俞永强研究员、刘海龙研究员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签字仪式由IAP/LASG副主任、“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周天军研究员主持。中科院大气所副所长朱江研究员、IAP/LASG主任陆日宇研究员、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教授、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大气海洋科学处处长任小波博士先后致辞。在致辞中,中科院大气所副所长朱江研究员充分肯定了IAP/LASG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的重要意义,并要求IAP/LASG要积极把协议内容落实到实处,探索出一条气候模式研发和应用国家队与超级计算国家队合作的新模式,既为中科院未来地球系统模拟科学计算平台的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又通过合作培养大规模科学计算和气候模拟交叉型人才为IAP做好人才储备。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以往与中国气象界在高性能科学计算领域的愉快合作经历,并表示将积极落实协议内容,为IAP/LASG气候模拟的大规模科学计算需求提供软硬件资源上的支撑,更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国超级计算领域与大气海洋科学领域的紧密合作,开展气候模式领域大规模并行计算相关的挑战性技术问题研究,做到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刘光明主任还转达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委主任黄亚楼教授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的祝贺和双方合作的高度重视。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于20095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建设。天津超算中心装备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是国家863计划“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重大项目,由国防科技大学与滨海新区联合研制。“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峰值性能为4.7PFlopsLINPACK实测值为2.507PFlops,于201011月世界超级计算机TOP 500排名中位列世界第一。天津超算中心基于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向全国的大学和科研单位提供了高质量的高性能计算服务,重点用户已达到300余家,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IAP/LASG成立于1985年,同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1989年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经多年发展,LASG已成为蜚声国内外的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研究机构,并在19881992199620002005201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连续六次获得优秀(其中2005年为免评获优)。发展模块化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开展气候模拟和预估研究,是IAP/LASG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IAP/LASG研发的气候模式是我国唯一的、连续五次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气候模拟和预估科学试验的模式。由LASG提交的大气研究项目曾荣获计算机世界科学领域最佳荣誉奖:21世纪成就奖。

当今气候模式研发领域的国际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物理气候系统模式走向复杂的地球系统模式,二是高分辨率大气和海洋环流模式。在新形势下,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研发工作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发挥双方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提升我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高性能计算应用水平,促进“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在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领域中的广泛与深入的应用,双方决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主要内容包括:

1、双方合作建立“NSCC-LASG气候模拟联合实验室”。NSCC将根据IAP/LASG的需求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利用NSCC在高性能计算机硬软件资源和高性能计算技术方面的优势,基于“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等超算平台,与IAP/LASG合作研究和开发气候系统模式高性能计算处理实用技术,逐步建成一个适应性强、满足气候模式大规模并行计算要求的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平台。

2NSCC组织专业的高性能计算技术团队,为IAP/LASG提供高稳定运行的超级计算环境,并提供相应的高性能计算技术支持,双方合作开展气候模式领域大规模并行计算相关的挑战性技术问题研究。

3、依托“NSCC-LASG气候模拟联合实验室”,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合作拓展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领域的高性能计算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

4、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招聘博士后、开展短期访问等方式,双方合作进行大规模气候模拟和高性能科学计算领域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